今年的「麓客共创之夜」,注定会被我们铭记。
由于疫情的不确定性,「2021麓客城市创想礼」将会延期至春天举行。而同样应该在麓湖水上剧场上演的第三届「麓客共创之夜」,在广泛征求麓客们的意愿之后,决定采用录播方式,于2月6日(农历腊月廿五)晚8点,在云端与大家见面。

犹记得2020年初的日子里,我们通过一系列策划,开启了一段「云端的连结」。如今冬日虽寒,庆幸我们依然能够在云上联欢。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本届「麓客共创之夜」迎来了更大规模的麓客共创——新的主题、新的导演组面孔、新的共创模式、新的节目形态、以及来自重庆新麓客们的共赴,连志愿者团队也从内部扩展到外部,不断扩充麓客精神的外延。
从幕后到舞台,从线下到线上,形式发生了改变,却依然生机勃勃又热气腾腾。今天,所有的节目已完成录制,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热情表演,并未因空荡荡的观众席而减分,因为经历了这一年的春夏秋冬,我们都逐渐明白,共创的涟漪将会抚平一切的阻碍。
# 序曲

# 麓之源-起航

# 麓之承-溯源

# 麓之汇-共创

# 麓之泽-明天

在这场特殊的麓客春晚揭开帷幕之前,我们跟部分幕后的共创者聊了聊,倾听了他们的寄语和心声,以及在这场「寻找麓客精神」之旅中,他们的感悟、成长与改变。
共创者 / 导演组
01
去年的麓客共创之夜,我们第一次尝试了「总导演+分导演」模式,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式,激活了超乎想象的创造力与演出现场。而今年,我们的导演组队伍再次扩编,加入了文学指导、外联统筹、舞蹈编导、语言类节目编导、戏剧导演、音乐总监等新面孔。

+ 2021「麓客共创之夜」导演组
新的导演组,有我们熟悉的总策划罗文涛、总导演唐文婷,她们依旧在压力与兴奋之中扛起春晚的大旗;褚宁、左婉怡、肖舜铭、鱼丸等活跃的年轻麓客,为这台晚会的舞蹈、音乐、戏剧带来年轻的活力;文学指导何婉容与志愿者团队一起,为晚会书写出一段段动人的文案与串词;外联统筹王崃因为在幕后的动员热情,被麓客们称为「金喇叭」;正在筹划麓剧厂的钟晓霞,以及来自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姚东伯,则让这届春晚的戏剧节目带来了更专业的呈现……
对他们的采访,辗转于许多次热烈的共创讨论会、排练现场,而他们所表达的文字似乎无须编辑,也足以让我们听到对于「麓客精神」一词真挚而有力的注解。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麓客共创之夜,第一次是表演者,第二次是策划者,今年成为总策划人和牵头人,会有一些压力,但我认为即使是不尽完美的表演,它依然能够传达出我们真实的情感和生活状态。尤其是共创团队这么强大的支持系统,让我坚信能够把这台晚会完美地呈现出来。
今年麓客之夜最大的创新就是「共创」。从主题策划到节目创作,从导演组到动员组,尤其是志愿者团队的加入,深刻地体现了这个关键词。同时我也很感谢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对我们工作的推动,无论是策划方向还是机制建设,都让我们更加明确。我相信一台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晚会,始终离不开机制上的推动。
2020年特别不容易,但我欣喜地发现麓客群体越来越庞大,期望更多的麓客加入晚会,让我们一起共创一份特别的年度记忆。

虽然这是我第三次担任麓客共创之夜的总导演,但挑战依然不小。今年我们迎来全新的晚会场地——麓湖水上剧场。它更加专业,对于我们的编排、演员调度、灯光音响等等各个环节也有了更高要求。我本身是做音乐的,但不是一个职业的导演,但在我的工作中耳濡目染学习了川内川外大导演的工作方式。做麓客春晚的挑战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成就感,尤其是通过摸索、尝试以及绞尽脑汁想解决办法,让本来不够专业的节目完成堪比专业的效果,这个工作过程让人兴奋、享受。
相比舞台效果的创新,节目内容的创新更加困难,今年我们在共创模式上更近一步,将工作拆分给了各个团队,按照不同节目类型组成了强大的导演团队,经过专业化的分工,个人压力相对减轻,而工作效率和节目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我曾经跟随乐团到访许多国家,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我觉得麓客之夜也在用艺术的方式,将麓客精神镶嵌在每个节目之中,传递我们麓客特有的精神和文化。

今年我是第一次参加麓客之夜,非常高兴。作为一个从事语言类工作的人,能够有机会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参与其中,我觉得非常幸运和幸福。
我们麓剧厂年前刚刚筹建,会做许多语言类表演的工作坊,包括各种情景剧、儿童歌舞剧、亲子剧、情景朗诵等,通过语言表达和舞台表演的方式,呈现我们麓客真实的喜怒哀乐,让每一个麓客都成为「麓主角」。这次我们特别编排的原创情景剧《有麓有家》,就是通过疫情期间的故事,讲述热爱、美好、分享、共创美好家园的麓客精神。虽然时间和精力有限,但所有演员都辛苦排练,希望能够呈现出一个精彩的节目。
麓客共创之夜作为一年一度的回首和展望,它可以凝聚许多温暖的力量,我们同样会和阅读社及其他社群合作,推动更多有意思、有意义的平台,让每一个麓客在来年的春天,迎接一次更加精彩的绽放。

作为一名外部参与者,每次来到麓湖,和并非专业的演员们一起排练,我都能感受到向善、向真、向美的力量,和由此产生的涟漪。这样的涟漪,或许就是我对麓客精神的认知。很难一语概之,但能感受到它从何而来。
它是我们对理想的追求,是内心中一团扑不灭的火焰,不断追逐着一个自由而包容的环境。萌芽于内心,慢慢生长出真诚纯粹的疏朗风神,像无数条射线,最终折射出多元的感染力。
当我深度参与到今年麓客共创之夜的语言类戏剧节目之中,就像与这个群体一起完成了一次对生活的深刻拥抱。这不仅仅是观察、走进和模仿,而是用发现的眼光凝练生活的点滴,并在舞台上呈现我们的百态人生。我特别期待借此,与麓客们共同寻找生命的可贵。

头两年我一直担任麓客之夜的主持人,今年从台前转到幕后,主要负责活力板块的音乐。
虽然工种不同,但两者同样需要做到尽善尽美,某种程度上,台下的责任甚至大于台上。
在这次音乐选择上,我的想法是不仅好听,还要让人共情。因为不同音乐包含着独特的情感和思想、不同的表达方式,我在每个节目中最大的尝试,就是突破传统风格,中西文化相融合,尽量做到在节目中无代沟,使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跟随乐而动,产生共鸣。
这也是我理解的「麓客精神」,就是要把大爱传播出去,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爱,因为它是无私的,有感染力的,让更多的新麓客感受到理想家园生活的可能。它是纽带,是基石,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一台晚会除了节目,文字所能传递的内容也非常重要,有时一段简单的话语,也能带给人足够的穿透力和感染力。今年的麓客之夜,我们文案组负责节目篇章的创作和晚会串词的撰写,希望借以文字的力量,和大家一起追寻麓客精神。
我们文学团队有4个人,在麓客阅读社写作坊的成员之外,还惊喜地收获两名外部志愿者加入。经过多轮头脑风暴,我们形成「麓之源」、「麓之承」、「麓之汇」、「麓之泽」四大篇章,通过追溯生命的本源——水,探寻麓客的初心。是盈盈流动的水脉,见证了麓客们的活力与链接,一定会引发大家的共情与共鸣。
对于麓湖生活,我曾经说过“人活在精神里真是另一种痛快。”参与今年麓客共创之夜的筹备过程,让我看到一群人的真实活力,无论导演组、演员、志愿者,都付出了非常多的心力。一群人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便是一次集体精神的安放。期待麓客共创之夜能够更加包容,形成更大的、超脱于麓湖地缘性的文化符号。

麓客共创之夜是我们麓客真实的共创舞台,不仅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所以,负责外联统筹的我,很积极地在麓客群体中搜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希望能让所有麓客都能感受到这是一台有温情有温度的晚会。
在过程中最让我惊讶的是,非麓湖业主参与的意识非常高,尤其是志愿者队伍,这些年轻的、高学历的麓粉加入其中,为我们贡献了许多力量。
在我看来,麓客精神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麓一微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小灯,不需要光芒万丈,照亮周围就好,可以带动更多邻居参与到共创之中。有人表率,有人响应,大家参与和共创,微光共聚成辉,声势逐渐磅礴,也有了可持续的活力。身在其中,与有荣焉。

这不是我第一次参加麓客之夜,但今年成为戏剧导演,角色的转变带来更多的责任和付出,同时也在过程中发现不足,让自己成长。
可能之前自己还是眼光比较狭隘,只会做一些唱唱跳跳的歌舞剧,但是今年接触的节目类型特别多,有小品,有相声,还有朗诵等等。我想通过这些精心编排的戏剧节目,来表达自己眼中的麓客精神。
首先它是突破传统的,大家觉得戏剧就是说、唱、跳,但其实我们还又加入很多其他元素的表演,比如我负责的一个朗诵,我加入了一些方言元素进去;其次它是真实而贴近,又不拘一格的,比如有一个小品是关于麓湖议事会的真实故事,我们又在其中加入一些流行的嘻哈说唱元素,产生了奇妙的化学效果。所以这次可以尝试的东西特别多,感觉很满足。

第一届麓客之夜,我以主持人的身份登台,今年担任小品《选举》前期艺术指导,台前和幕后的感受非常不一样。因为以前做过央视栏目导演和撰稿人,非常明白幕后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了整个筹备期。
关于麓客精神,今年我负责前期指导的《选举》,应该会让大家产生很强的共鸣。它就讲着麓客的身边事,而且是有不同声音的事。节目非常接地气,敢说实话,参演的有不少本就是麓湖议事员,节目内容都是根据他们真实的经历改编,没有什么比真实更有力量。

之前有五年时间,我一直以戏剧导师的身份参与麓湖A4美术馆公教方面的活动,逐渐接触到麓客社群,慢慢发现这里浓浓的艺术气息,为这些热爱艺术的业主们提供了非常专业的参与机会。
今年参与麓客之夜的筹备,这种氛围更加让我感同身受。对于「麓客精神」,我的体会是一种无关功利的热爱。我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包容和尊重,每个人的声音都可以被听见,大家都带着自己的行业背景和职业技能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贡献出价值。作为一个专业从事戏剧工作的人而言,我非常愿意与这些心怀热念的业主们一起完成这台春晚。
我期待这次「麓客之夜」,包括之后的每一年,并不只是期待一次结果,而是这样一个过程。
共创者 / TA们
02
除了越来越强大的导演团队,第三届「麓客共创之夜」的共创者们,正在以各自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包括导演执行组、传播组、视觉创意组、资金组等等,更重要的,还有庞大的志愿者团队。
他们其中有麓之山湖的邻居,也有来自在地机构的同麓人,以及全国范围的麓粉。在这次共创中,他们只有一个名字——麓客。
VOULNTEERS
志愿者代表
去年的「2020麓客城市创想礼」主题为「Wo-lunteer从参与到驱动」,我们希望藉此探寻志愿者工作的深层意义,期望每个人都能从被动参与到主动驱动,唤醒共创的精神。
在本届麓客共创之夜的筹备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多达54名志愿者身影,最小的18岁,最年长的61岁。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干劲与激情,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无异于主人翁的精神。
就像今年已经61岁的摄影爱好者秦开志,为了成为一个更好的记录者,主动向视频团队提出学习视频拍摄,用一个个生动镜头记录下了晚会筹备过程的喜怒哀乐,和他一样的志愿者们,累计服务时长超过520小时,为这一份记忆贡献出超过2000条视频素材。
我们相信,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他们个人价值,与麓客集体价值的探寻。

秦开志 | 麓之山湖居民
“麓之山湖,给你的不只是居所。”

李夏伊 | 麓之山湖居民
“在麓客“作妖”,是我这个普通人
一年一度的高光时刻。”

丁显鹏 | 麓之山湖居民
“和邻居们一同建设更好的麓湖,
为麓湖之夜尽自己一份力,
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龙荟吉 | 麓之山湖居民
“我很高兴能加入导演组的志愿者队伍,并且很荣幸能和那么多优秀的小伙伴一起工作。感谢‘麓客之夜’让我们麓之山湖的邻居相遇、相识、相交、相聚。”

苟 琳 | 麓之山湖居民
“在麓上的时光,让我们开拓眼界,心态平和。也许,行走的意义,在于繁华看尽后,心灵的自由。而我们如此执着,只是因为,生命只有一次。”

沈杨 | 麓之山湖居民
“希望自己的努力也能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来,让我们麓客精神能够一直延续!”

汤晟宇 | 麓之山湖居民
“这次志愿者也算是开了个眼界,提前去看看一个类似工作环境一样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顺带练了练写作的一个不同分支,一举两得了,而且整体过程也蛮好玩的。”

武长虹 | 麓之山湖居民
“非常感谢麓客之夜给我这次当志愿者的机会,我会尽自己所能争取当一名合格的志愿者。”

Ellen | 麓粉
“为了能在晚会当天呈现最棒的效果,大到工作人员、导演、节目负责人对节目编排,小到每位演员对每句台词和表演动作,都是很认真的在筹备。为每一位辛苦付出的伙伴点赞。”

徐露芩 | 麓之山湖居民
“在一次次参与中找到归属感和平和感,共同建设麓湖大家庭!”

陈 西 | 同麓人
“志愿者、导演组、节目演员、执行团队...更多元的共创角色,更丰富的视角,期待属于麓客的狂欢之夜。”

吕净洪 | 同麓人
“用两个月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都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齐心协力,把最好的麓客之夜呈现出来。”

任枫 | 麓之山湖居民
“很开心能参加这次麓客春晚的活动,不仅看到了整个团队的专业和专注,更是发现了一群快乐的人儿,让我越来越喜欢麓客这个大集体,超级开心自己也是麓客的一员。”
EXCUTIVE DIRECTOR
执行导演组
在导演组团队工作的前前后后,还有一些忙碌的身影,协调时间、沟通排练、严守进度……他们的默默付出,为这台共创之夜带来了坚实的执行力量。

周 庆 | 同麓人
“以麓为友,与邻同麓,在热爱中成长。”

程 晨 | 同麓人
“不断突破、不断成长,试炼的终点是花开万里。”
COMUNICATION
传播组
通过每一年的「麓客共创之夜」,我们不仅在追寻麓客精神,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去传播麓客精神,期望通过影像、文字,让麓客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感染到更多的人。

马文放 | 同麓人
“用镜头,参与麓客共创。”

谭洁 | 武汉麓粉
“以前,隔着屏幕吃瓜羡慕,现在不只‘云’参与麓湖社群,还‘云’共创麓客之夜,让我身不能往,心已至,和麓客一起深度体验麓湖文化,感受麓湖美好。”

敏 姐 | Workface成都
“人人参与的共创是基于共识的行动,行则将至,共识能带领一群人去追求一个共同的美好愿景。”

RYAN | 同麓人
“他们在做的,
只是想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金 丽 | 同麓人
“点滴之力汇聚起来,
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谢谢你,我们的志愿者朋友。”

陈诗元 | 同麓人
“从陌生到熟悉,从孤岛到群岛,从‘我’到‘我们’。”

钟鸣翔 | 同麓人
“光影记录生活,传递麓客精神。”

吴凌茂骄 | 同麓人
“新的起点,新的征程,
寻找麓客精神,你我同行!”

唐冯 | 同麓人
“ 与邻相伴,在热爱中共同成长,
我们共赏盛筵!”

张丹妮 | 同麓人
“与人结缘,与人产生温度,用相敬如宾的公共利益联合体,一起奔赴我们最想达成的美好生活,祝麓客之夜,长长久久。”

邹思颖| 同麓人
“共创共享,一直公益下去。”

卢晓璇 | 同麓人
“2020年最幸福和幸运的事,是成为一名麓姓「共创er」,和伙伴们一起在这片红土地上,为之热忱,为之付出。未来,我们希望,也相信这样的赤子心会感染更多人。麓湖因「共创er」们更火热。”
CREATIVE DESIGN
创意设计组
对于一台晚会而言,相信那些创意的视觉符号,会成为节目之外的点睛之笔,并埋藏在一年一度的记忆之中。

晴 朗 | 麓客书画社社长
“我们共同的一生之城永远和谐幸福,
并祝麓客之夜圆满成功!”

Bingo | 同麓人
“和一群有意思的人做一件有意思的事,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丁 洁 | 麓客童心绘会长
“麓之水将一个个家串连在一起,麓之人把热爱互相传递,让这水是变得有温度,让我们的家变得更温暖。”

常欢 | 同麓人
“若一滴水代表一位麓客,那我们则是整片汪洋,这片汪洋将掀起万般巨浪!”
FOND & FUND MANAGEMENT
筹资及资金管理组
随着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的成立,麓客共创之夜真正成为了麓客们自己操刀主办的春晚,在基金会机制的保障下,晚会的筹备与落地有了完备的资金支持——它们来源于基金会的资助,而晚会所有捐赠收入,也将进入成都市慈善总会·麓湖社区发展基金,用于麓客共创之夜公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中来。

肖 枭 | 同麓人
“从参与到驱动,一起经历,
与湖乡共岁月。”

谭 谣 | 同麓人
“最真实的未来,是你我的相伴;
最宝贵的成果,是你我的付出。”
SUPPORTERS
共创支持
这样一台属于麓客门自己的春晚,它之所以能够成功筹备、有序推动、完美上演,离不开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麓湖议事会、42个麓湖社群的深度参与。我们相信,这份共创的能量,还会继续延伸。

褚云 | 同麓人
“希望自己的努力也能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来,让我们麓客精神能够一直延续!”

梁艳 | 同麓人
“在麓客之夜共创过程中,看到了群体智慧碰撞产生的无边创意,志愿者行动带来的超强执行力,这些,才是麓湖最迷人的魅力。”

阮海英 | 同麓人
“和我们一起链接麓客群岛智慧,共创一生之城。”
LUXES CHONGQING
重庆麓客
过去一年,从麓之山湖到麓悦江城,我们的麓客队伍融入了浓浓的山城基因。原本会一同出现在舞台上的重庆麓客们,因为疫情无法相聚,而他们却熬夜到凌晨3点半,以一段创意视频作为礼物,期待他们带来的「梆硬的祝福」。
重庆麓客们
▼
麓鸣读书会重庆分会 | 程天石
麓客设享会重庆分会 | 张婷婷
重庆麓客镀时葡萄酒学社 | 梅竹
重庆麓客艺趣社 | 蒋艳
重庆麓客地上青年组织OTG CREW | 张斯静
重庆麓客晃友友社 | 赵小平
重庆麓客创新企业家社 | 王朝
重庆麓客朴门永续农业社 | 黄峰
预备会长 | 肖伟

+ 重庆麓客深夜录制视频「梆硬的祝福」
LUXELAKES
在这些幕后共创者的话语中,我们或许已经感知到了本届「麓客共创之夜」的主题为「寻找麓客精神」的原因。三年来,仿佛受到冥冥中的召唤,我们自然而然地相聚在舞台之上,为一年的链接与共创写下注脚,并开启新一年的崭新路程。即使新的困难,也孕育新的改变和成长。

2 0 2 1
2月6日晚 20:00
(农历腊月二十五)
云端共创
不见不散

/
长按识别二维码
提前收藏直播间
#观看指南

LUXELA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