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share 公益项目动态
三生合一:流域·公园·社区 | 第十五届岷江论坛攻略
2021-10-28

温馨提示:为达到有效疫情防控,请参会前仔细阅读报名须知和防控要求!


三生合一:流域·公园·社区

第十五届岷江论坛攻略来了!

   






流域,是河流水系的集水区

滋养自然生态,亦哺育人类社会


岷江流域图


公园,与人密切相关的公共区域

它既指野性的国家公园

亦是人居的公园城市


走进自然:观察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态“公园”


社区,一定地理区域范围拥有共同的

文化维系力与人群互动关系的

社会有机体

生存其间的居民之间分享着共同的

意识和利益


位于成都上游的郫都水源地社区探讨林盘与低碳行动


三者之间,形成着某种现实的张力,我们置身期间,应该如何认知与行动?作为长江上游最大支流的岷江流域,在这种复杂互动关系的一个宝贵场景:


以岷江流域为整体的环境规划如何体现?


它即将诞生怎样的立法?


这些规划和立法将造就怎样的影响?


岷江源的泥炭湿地和全球气候存在怎样的关系?

我们如何探索社区公众参与路径?


“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背景下可持续城市更新

与成都的探索该怎样做?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合一融合发展

理念下有哪些社区探索的案例?


巴蜀文化专家参观麓湖社区


当我们将眼界放大,可以看到邻近省市以及不同流域的案例,它们为人居社区如何扎根城乡、行动参与、反哺流域,开拓公园城市的建设视野提供参考借鉴。2021年10月30日,第十五届岷江论坛,将以“三生合一:流域·公园·社区”为主题展开分享和讨论。


水源地社区


第十五届岷江论坛 目标


作为2021年成都市科学重点学术活动之一,岷江论坛不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建设性理念,成为体现跨界对话与独特价值的发声场域。继第十四届岷江论坛以“公园·城市·河流”为主题之后,第十五届岷江论坛以“三生合一:流域·公园·社区”为主题开展分享和讨论,从流域与跨界思维出发,从社区与行动视角出发,共同探讨关于如何真正建设包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人类与环境平衡发展的样本。


第十五届岷江论坛 具体信息


论坛主题


三生合一:流域·公园·社区


论坛举办时间


2021年10月30日—31日


科技会堂主论坛详细信息


议程与时间安排

2021年10月30日(周六)

9点至9点30分论坛开幕


9点30分至12点论坛上午场:

“流域·生态·城乡”


14点至18点论坛下午场:

“流域·社区·比照”





30日上午场:流域·生态·城乡 



论坛开幕

欢迎致辞——唐亚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教授/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会长

议题一:流域生态

① 岷江流域环境规划——常明庆

岷江流域生态环境规划所/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部主任工程师


② 岷江流域环境立法——刘新民

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理事


③ 岷江源泥碳湿地和全球气候——陈隗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④ 流域对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与社区公众参与路径

——蒋礼立: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

“溯源古蜀文明,守护岷江水源”研学团队

⑤嘉宾点评——

范晓: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陈维果: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副会长/原四川省环境保护厅水环境管理处处长

傅斌: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


议程二:城乡模式

① 可持续城市更新及成都探索

——姚南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长


② 文化保育促进乡村振兴组织凝聚力与文旅竞争力——汤敏

古村之友创始人、理事长


③ 嘉宾点评——

羊慧明:媒体人、经济学者





30日下午场:流域·社区·比照 



议题一:社区

① 江河源头:三江源地区社区手工艺品营造及零废弃社区建设——杨礁/曲军扎西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协会项目官员


② 江河中游:安宁村“三生社区”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③ 江河中游:铁牛村“未来美好乡村实验区”——粘颢

丑美生活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品牌运营负责人


④ 成渝比照:一个自然覆盖免耕生态小农亲耕者的生产力

——朱艺 

合初人耕读之家户主


⑤ 嘉宾点评——

陈晶晶:闰土工作室负责人

议题二:比照

① 流域比照:乡村产权文化多样性与生物的多样性——以十八洞村为例

——叶红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副会长


② 流域比照:城市社区“民间河长”

——朱珠

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


③ 数字流域:“蜀都河图”概念发布

——曹江 孙吉

曹江:地图书人文地理知识库创始人

孙吉: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秘书长


④ 嘉宾点评——

南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周晓翔:资深媒体人

熊杨: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市政工程咨询中心顾问总工


⑤ 开放对话:城乡-河流-社区——

村委政府-社会组织-环境政策研究机构-科研院校-数据库公司-网络媒体等

大会总结

大会总结——卢红雁

四川大学建环学院讲师/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监事


论坛举办地点

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南路18号 

成都科技会堂5楼报告厅


交通提示:成都科技会堂

公交:35路、164路、1157路等

到达贝森南路南站;

地铁:地铁4号线或地铁7号线 

文化宫站E口。



麓湖分论坛暨2021年麓湖渔获节在地文化交流会

详细信息


议程与时间安排

2021年10月31日(周日)


2021年10月31日上午 

“公园·城市·社区”


2021年10月31日下午

社区参访、圆桌讨论





31日麓湖分论坛



论坛开幕

欢迎致辞——刘东

四川天府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事局社区发展治理处副处长


领导讲话——曾长寿

四川天府新区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局河湖管理处副处长

上午场:流域·生态·城乡

① 社区节日营造对构建良好生活的价值

——范体惠

成都市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理事


实验:城市社区艺术实践的探索与反思——杨玲

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文化项目总监


③ 嘉宾点评——

王晓沛:水利专家


④共建:河畔绿色生态家园——刘赟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项目官员/成都青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⑤ 毗邻:和永兴街坊的120天——李棣

大城小村主理人


⑥ 嘉宾点评——

熊杨: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市政工程咨询中心顾问总工

郭虹: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退休)、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清流智库专家

下午场:社区参访与圆桌会议

① 社区参访:湖区—麓客廊

——范体慧、樊磊 主持


② 圆桌讨论——樊磊 主持

公园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和社区营造

宋新元、田华林、何仕楠及与会嘉宾共同讨论


③ 圆桌讨论小结——樊磊

大会总结

大会总结——


论坛闭幕——华桦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清流智库专家


论坛举办地点


麓湖寻麓书馆


交通提示:麓湖寻麓书馆

公交:海昌路天府大道南湖路口乘坐T1路公交

在艺展中心站下车,步行300米到达

地铁:地铁一号线科学城方向

到达红石 公园站下车,A口出步行到达




公开报名信息

对外开放名额:30人

(以主办方短信通知为准)

报名截止:2021年10月29日 22:00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填写表单提交报名信息。

(报名信息只代表个人,不支持代填。)



疫情防控与处理


(1)论坛入场:成都市内参会人员出示健康码,凭绿码入场;外地参会人员提前准备48小时核酸检测证明,出示健康码,测温后无异常方可入场;所有参会者需现场签署健康承诺书;

(2)现场准备消毒酒精、洗手凝胶和口罩。会场管理方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进入会场人员现场消毒;

(3)参会现场座位一坐一空,间隔就坐,参会人员全程佩戴口罩,每一小时消毒一次,请参会人员予以配合;

(4)参会人员午餐时间采取分批次就餐形式,请参会人员配合工作人员安排。


关于岷江论坛


岷江论坛创始于2007年,是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发起,得到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四川省对外友好协会、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等常年支持和指导,是成都市环境保护和河流保护领域一年一度的重大学术交流活动。


至2020年,论坛已经成功举办十四届,并连续多年入选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重点学术活动。2021年10月30日、31日,将迎来第十五届岷江论坛。


第十四届岷江论坛志愿者及工作团队


每年的岷江论坛,都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水利、地理地质、环境保护、区域经济、人文历史、文化艺术、风景园林等领域的知名学者、民间环保NGO、各高校学生环保社团,共同分享专题报告并进行深度对话。


岷江论坛往期主题


2020年

第十四届

 公园·城市·河流

2019年

第十三届

流域治理中的社区参与——

责任 权利 义务

2018年

第十二届

乡村振兴与水资源保护

2017年

第十一届 

西控,都江堰灌区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2016年

第十届

城市与水

2015年

第九届

法律视角看江河保护

2014年

第八届

长江新经济带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

第七届

还有多少水可以调

2012年

第六届

水与未来城市的绿色发展

2011年

第五届

严守三条红线 保障生态安全

2010年

第四届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与水资源、水环境关系

2009年

第三届

岷江流域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08年

第二届

成都平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年

第一届

水与成都



岷江论坛成果


《四川江河纪》《成都河流故事》现已被四川大学图书馆收藏


岷江论坛呈现了专家学者们在成都环境保护、河流保护和城市与乡村共同发展上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行动经验。


成功举办的十四届岷江论坛,累计形成高质量学术报告140余篇,报告专家140余人次,论坛直接参与者2000余人次,多次影响政府决策(省市领导批示3次),媒体专题报道40余篇,编辑出版《成都河流故事》、《四川江河纪》、《川流不息》、论坛论文集各一册,组织开展公众参与的河流守护与行为艺术活动多次,持续对公众传播河流保护理念。







支持单位

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分论坛指导单位

天府新区社事局

天府新区统筹局河湖处

分论坛主办

麓湖公园社区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

麓湖社区发展基金会

分论坛协办

成都清源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

寻麓书馆

麓客社群联合会


第十五届岷江论坛入选

2021年(第二十二届)成都市

科学技术年会重点学术活动



论坛工作团队


顾问组

艾南山 唐亚 田军 颜炯 姚祖刚 

范晓 卢红雁 华桦 陈庆恒 王晓蜀 熊杨 

执行团队:

孙吉 杨明茗 陈度 邹秋伶 马瑞平

志愿者团队:

西南交通大学青协

四川省社科院新闻传播所志愿者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简介


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简称河研会)成立于2003年6月5日,是一个推动河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民间公益环保组织,是一家由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社会团体。机构宗旨是,保护河流,保护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域包括:水环境专项课题研究、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可持续发展示范村实践、公众环境教育与交流、环境政策建议等。


关注“河流研究会”

一起“还清流于大海”


往期回顾


公园·城市·河流 | 第十四届岷江论坛议程发布

议程 | 久等了,第十三届岷江论坛来了!

乡村振兴与水资源保护|第十二届岷江论坛

有惊!有喜!有料!够论!| 第十一届岷江论坛